项目规划方案13篇【通用文档】

项目规划方案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规划方案13篇,供大家参考。

项目规划方案13篇

项目规划方案篇1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摘要 ··············································································· 1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4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 6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 9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 12

第六章 项目建设规划、土地征用、环境保护、节能 ···················· 25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 26

第八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 32

第九章 效益分析 ··············································································· 34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 35 附件(按新店李朝阳养猪场、杨洲养猪场、刘金珍养猪场、饶文清养猪场、大罗湖养猪场为序分别排列)

1、附表

附表1、项目基本一览表

附表2、建设内容与规模一览表

附表3、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附表4、项目单项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附表5、项目仪器设备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附表6、项目申报审查意见表

2、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项目平面现状图

(3)项目平面设计图

3、附件

(1)申报单位法人证件复印件、业主身份证复印件

(2)申报单位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3)自筹资金证明

(4)土地权属证明复印件

(5)其他证明

第一章项 目 摘 要

一、项目名称:赤壁市201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二、主管单位:湖北省农业厅

三、申报单位:赤壁市发改局、赤壁市畜牧业局

四、建设单位:

1、赤壁市新店砖瓦厂养猪小区,负责人:李朝阳

2、赤壁市新店镇杨洲养猪场,负责人:杨 洲

3、赤壁市蒲圻办事处刘金珍养猪场,负责人:刘金珍

4、赤壁市赵李桥镇饶文清养猪场,负责人:饶文清

5、赤壁市大罗湖养猪场,负责人:但玲香

五、建设地点:

1、赤壁市新店砖瓦厂

2、赤壁市新店镇雨亭村九组

3、赤壁市蒲圻办事处红旗桥村十一组

4、赤壁市赵李桥镇柳林村七组

5、赤壁市芙蓉村一组

六、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改扩建标准化猪舍23栋,面积5600平方米;改造排污渠道1900米;建沼气池300立方米;过滤池1920立方米;储粪场500平方米;生物塘7720立方米;化尸井5个;防疫围墙200米;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达到年出栏优质三元猪6000头以上。其中:

1、赤壁市新店砖瓦厂养猪小区:改扩建标准化猪舍7栋,面积1500平方米;改造排污渠道500米;建50立方米沼气池两口;过滤池1个400立方米;生物塘1个5000立方米;储粪场100平方米;化

尸井1个;防疫围墙200米;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达到年出栏优质三元猪2000头以上。

2、赤壁市新店镇杨洲养猪场:改扩建标准化猪舍6栋,面积900平方米;改造排污渠道400米;建50立方米沼气池一口;过滤池1个540立方米;储粪场100平方米;化尸井1个;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达到年出栏优质三元猪1000头以上。

3、赤壁市蒲圻办事处刘金珍养猪场:改扩建标准化猪舍5栋,面积900平方米;改造排污渠道300米;建50立方米沼气池一口;过滤池1个565立方米;储粪场100平方米;化尸井1个;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达到年出栏优质三元猪1000头以上。

4、赤壁市赵李桥镇饶文清养猪场:改扩建标准化猪舍4栋,面积900平方米;改造排污渠道400米;建50立方米沼气池一口;生物塘1个2720立方米;储粪场100平方米;化尸井1个;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达到年出栏优质三元猪1000头以上。

5、赤壁市大罗湖养猪场:改扩建标准化猪舍1栋,面积1400平方米;改造排污渠道300米;建50立方米沼气池一口;过滤池1个415立方米;储粪场100平方米;化尸井1个;达到年出栏优质三元猪1000头以上。

七、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60万元。

八、建设年限:2010年2月—2011年1月

九、运行费用:该项目建成后,每年运行费用1.0万元。

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年出栏优质三元猪6000头以上,年产值660万元,年利润102万元。

项目规划方案篇2

按照“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要求,近期,就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近年来,我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生态立区、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特别自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全面发力,“把山亭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全方位、深层次的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已经形成,山亭旅游业走上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快车道。为推动这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区政协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

目前,全区拥有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4处,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处、省级旅游强镇10个。全区新增接待床位1000张,总数达到7200张;新增接待餐位4000位,旅游购物店发展到36家;全区接待过夜游客48万人次。我区成功举办全国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培训班,并以全国第九的优异成绩荣登“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

一是党政统筹发展,打造山亭旅游战略性产业。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把山亭建成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一方面,把生态旅游列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去年,我区召开了全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领导机构,并强化全域旅游工作履职监督,全域旅游发展指标纳入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建立区域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强化全域规划、全业融合、全链提升、全程创新等统筹发展,形成了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另一方面,打破行业部门界限,整合各类资金政策,集中向旅游产业倾斜;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一个重点旅游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由县级领导亲自挂帅督导推进。柜族部落获评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并成功创建全省金星级文化主题酒店;八路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遗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二是强化依法治旅,构建旅游现代治理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强化监督”原则,在旅游市场治理的制度和手段方面进行创新,加快构建全域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我区建立了旅服、消防、公安、市场监管、食药、法院“六合一”旅游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开展全域旅游“百灵鸟”志愿者行动,形成了全民共创共建氛围。2016年5月,成立了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大队,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又相继成立了全市首家旅游巡回法庭、山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实践证明旅游市场治理的“创新体”, 真正推动旅游治理工作真正进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在行业经营准入和监管、经营方式、服务规范等方面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山亭人家”农家乐评定验收机制,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治理水平。全区已成功创建“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02家。

三是抓好顶层设计,描绘全域旅游发展蓝图。为保护好特色山区的青山绿水,我区从顶层设计入手,在编制完成《山亭区中长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翼云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抱犊崮-熊耳山旅游区5a级景区提升规划》等一批重大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多规合科学发展,面向全国招标,完成《山亭区全域旅游发展与提升规划》,科学布局“一核一环两轴四区+四大综合体”,制定全域旅游发展重在产业培育的全区旅游三年行动方案,这为全区旅游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引领旅游业科学持续发展。

当前,我区全域旅游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我区旅游开发建设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未能做到全区旅游产业一盘棋,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现象,不利于全区旅游事业整体发展。

二是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至今还没有区级旅游集散中心,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延伸不够,一些旅游特色村道路较窄,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普遍缺少生态停车场、休憩场所,区域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还没把景点串成“画卷”、把“珍珠”串成“项链”。

三是旅游招商力度不够,有好的规划项目,但缺乏大企业集团投资项目。我区自然资源丰富,引人入胜的景区很多,但是缺少开发资金,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对我们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能形成景区和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缺少对于信息化旅游的正确认识,没有理解“旅游业既是信息密集型的产业,又是信息依赖型产业”的真正内涵。大多数旅游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下步,我区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积极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特别是今年,将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精品景区,举办品牌节会,推动整合营销,加速文化旅游发展,构建“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项目规划方案篇3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项目规划方案篇4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海外旅游者31522人次,海外创汇万美元,旅游总收入亿元。

旅游企业规模扩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星级酒店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级酒店共有床位数3000余支,平均客房出租率为。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国际旅行社,包括2家组团社,32家国内社。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我市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第一,市政府从起至,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的贷款贴息补助。至,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旅游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约亿元。第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至今为止,为28个景区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这12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带动了如银行贷款、自筹等其它投融资方式对旅游景区的投入。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五)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32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725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5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发挥其自身蕴涵的价值,彰显人文景观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项目规划方案篇5

一、成立项目实施管理小组

由刘日昌担任组长,覃永火、吴青标担任副组长,组员有:刘立仕、刘有昌、袁冀仁、袁能祷、刘立焕、刘立金、刘云昌、刘立展、袁能远、袁贤德、邓表静、李成昌、覃保文。由刘立仕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制订,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招、投标以及根据此实施方案严密组织实施。

二、成立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小组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请有资质设计的部门进行设计,从本工程项目成员中选择对工作负责,有一定业务水平知识的同志负责监督,检查施工。同时请交通和城镇建设管理站等,技术部门负责监督。对每道工序的质量严密把关,对负责质量管理的每一个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工程质量。

三、成立工资程资金管理小组

由袁能祷、刘立仕同志任工程项目的财务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在项目实施管理小组领导下,负责项目工程的整个资金管理、调配、使用和核算,以确保整个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为保证资金的调配、使用,在银行设立专户,以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和能及时安排使用。绝对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把工程项目资金挪作它用。对擅自使用项目资金,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成,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严肃处理。

四、项目投资及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总投资4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2万元。

五、定期对工程资金进行审核

为了按期按质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对资金的调配、使用,由工程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资金进行审核,防止贪污、挪用项目资金的不良现象发生,在审核中一经查出,发现有以上现象,一定要从严处理,以确保工程资金的有效使用。

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项目资金的按时投入

根据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除了认真按要求管好用好上级补助的扶贪资金外,争取社会和各单位、团体的资金投入,同时进行宣传发动,使群众充分认识项目的好处,从而争取各界人士、群众的支持,自觉捐款,自觉义务投工投料,从各方面确保项目资金到位,使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七、领导负总责

此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是人民群众的效益工程。因此,项目管理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要负总责。对负责此项工程的负责人对工程不过问、不关心、不负责,要严肃处理,使整个项目有人负责,有人管理,使整个工程能按质按量完成。

八、确保安全施工

安全工作是此项目的一个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除了主要领导抓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工作外,对整个项目施工的人员时刻进行教育,按施工工程序施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问题,使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项目规划方案篇6

按照“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要求,近期,就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近年来,我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生态立区、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特别自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全面发力,“把山亭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全方位、深层次的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已经形成,山亭旅游业走上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快车道。为推动这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区政协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

目前,全区拥有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4处,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处、省级旅游强镇10个。全区新增接待床位1000张,总数达到7200张;新增接待餐位4000位,旅游购物店发展到36家;全区接待过夜游客48万人次。我区成功举办全国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培训班,并以全国第九的优异成绩荣登“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

一是党政统筹发展,打造山亭旅游战略性产业。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把山亭建成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一方面,把生态旅游列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去年,我区召开了全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领导机构,并强化全域旅游工作履职监督,全域旅游发展指标纳入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建立区域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强化全域规划、全业融合、全链提升、全程创新等统筹发展,形成了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另一方面,打破行业部门界限,整合各类资金政策,集中向旅游产业倾斜;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一个重点旅游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由县级领导亲自挂帅督导推进。柜族部落获评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并成功创建全省金星级文化主题酒店;八路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遗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二是强化依法治旅,构建旅游现代治理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强化监督”原则,在旅游市场治理的制度和手段方面进行创新,加快构建全域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我区建立了旅服、消防、公安、市场监管、食药、法院“六合一”旅游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开展全域旅游“百灵鸟”志愿者行动,形成了全民共创共建氛围。2016年5月,成立了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大队,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又相继成立了全市首家旅游巡回法庭、山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实践证明旅游市场治理的“创新体”, 真正推动旅游治理工作真正进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在行业经营准入和监管、经营方式、服务规范等方面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山亭人家”农家乐评定验收机制,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治理水平。全区已成功创建“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02家。

三是抓好顶层设计,描绘全域旅游发展蓝图。为保护好特色山区的青山绿水,我区从顶层设计入手,在编制完成《山亭区中长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翼云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抱犊崮-熊耳山旅游区5a级景区提升规划》等一批重大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多规合科学发展,面向全国招标,完成《山亭区全域旅游发展与提升规划》,科学布局“一核一环两轴四区+四大综合体”,制定全域旅游发展重在产业培育的全区旅游三年行动方案,这为全区旅游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引领旅游业科学持续发展。

当前,我区全域旅游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我区旅游开发建设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未能做到全区旅游产业一盘棋,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现象,不利于全区旅游事业整体发展。

二是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至今还没有区级旅游集散中心,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延伸不够,一些旅游特色村道路较窄,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普遍缺少生态停车场、休憩场所,区域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还没把景点串成“画卷”、把“珍珠”串成“项链”。

三是旅游招商力度不够,有好的规划项目,但缺乏大企业集团投资项目。我区自然资源丰富,引人入胜的景区很多,但是缺少开发资金,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对我们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能形成景区和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缺少对于信息化旅游的正确认识,没有理解“旅游业既是信息密集型的产业,又是信息依赖型产业”的真正内涵。大多数旅游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下步,我区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积极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特别是今年,将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精品景区,举办品牌节会,推动整合营销,加速文化旅游发展,构建“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项目规划方案篇7

新建区地处赣江之滨、鄱湖之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誉鄱湖的“鱼米之乡”,区域面积2193平方公里,整个地貌是“四水三山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新时代的大美新建,依托鄱阳湖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建设“文化大区、旅游强区”为目标,精心擦亮“五色”旅游品牌,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新建区坚持走文化旅游与生态相结合的都市休闲之路,明确了“旅游强区、旅游兴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依托雄厚的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建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区文化旅游大发展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新建区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是公认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资源大区。全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潜质的旅游景区1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南矶湿地),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景区1家、3a景区6家,2a景区1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3家。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闲、观鸟、摄影、科考的绝佳宝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号称南方“小长城”的溪霞怪石岭生态公园,有“鹭鸟王国”美誉的象山森林公园,拥有大漠雄浑和江南水乡细腻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等。

(二)区位优势明显

(三)政策扶持加大,旅游增长快速

近年来,新建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建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对推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予以扶持。20**年新建区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超过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预计20**年全区旅游综合接待总人数达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1、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但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向二、三产业积聚),城镇及大部分村落基础设施日趋完备,2017年人均gdp已达9753美元,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新建区旅游服务设施比较薄弱,客房、餐馆档次不高(全区拥有星级饭店仅1家,五星级饭店0家),娱乐项目单一,城区和主要城镇及景区缺少针对旅游者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酒店等,满足不了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

2、旅游管理体制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机制。一方面,我区既有区文广旅新局,又有区旅投公司,一些区直单位也参与文旅项目,各自为政、各打算盘,没有拧成一股绳,难以形成集合效应。区文广旅新局管行业,日常工作就是忙于落实全区所有的涉旅工作和应付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根本无暇顾及旅游行业发展大计;区旅投公司管全区的旅游项目投资,而且其项目运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行业的管理责任不用担,平常的工作动态和投资数据没有及时有效沟通。其他区直单位的如一些田园综合体和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请我局做做观察员,有甚者根本就不咨询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等要申报景区景点时才来找专业部门。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区地跨数个行政区域,虽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开发公司,但受职能限制,协调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属于市旅游公司(厚田沙漠),有些属于市文广局(小平小道),有些属于水务部门(梦山水库)。这种管理经营体制上的不顺,使得市场化经营程度深浅不一,造成各景区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竞相开发。这种做法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

3、旅游发展战略高大上,但有计划实施少,部分项目投资大,但是实际效益不如人意。近几年来,省、市相继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一核两重”产业发展布局中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江西风景独好,五彩新建来领跑”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虽然我区积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陆续投资改造或建设了一批旅游项目:如投资近5亿元对“小平小道”红色经典景区进行改扩建,投资1亿多元对汪山土库进行修复,投资6000多万元对南矶进行了提升改造,投资300万元编制了南矶湿地景区总体规划,以及投资4亿元的西山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等。但是,许多建成运营的景区景点,也往往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过长,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旅游发展模式单一,缺乏进一步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多依赖政府投资,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致使经营体制不活,难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激活旅游资源效益。各旅游景区受限于自身资金、渠道和建设能力的限制,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发掘潜力和创新产品的动力和意识。景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景区中普遍存在。比较典型的有汪山土库、梦山风景区等。

5、整体营销力度不够,系统性较差。好的产品只有通过积极营销才能占有市场。虽然我区积极通过旅游文化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会、旅游中介等渠道开展官方的推广营销,但是大部分景区并没有主动开展营销活动,未形成系统的营销模式。虽然我区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原来的1000万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但其中用于旅游宣传的资金仅有100万,这使得我区的营销力度严重不足。营销不系统、力度不够使得中远距离游客对新建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新建旅游业的发展。

6、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全区的旅游队伍素质来看,特别是专业管理、策划、营销和导游等人才极度缺乏,业务水平较低,旅游人才队伍亟待引进、培训和提高。

我们可以看到,新建区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和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当前旅游发展的形势,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摆在新建区全区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从孤立的景区景点跳出来,以线路为纽带,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服务产品,重点从规划、机制、品牌、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1、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大发展,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推动通往主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加强旅游食宿设施建设。针对高标准旅游饭店紧缺的状况,应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引进国际旅游连锁酒店品牌。针对自助游、度假休闲游的特点,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推进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旅游环境整治为主的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推进旅游购物街建设,集中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特色文艺节目,发展晚间娱乐项目。

2、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区旅投公司的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始终保持既分工、又协作的良好关系。加强区文广旅游局与其他区直单位的工作配合,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田园综合体、文化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上,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规划指导,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项目品质,积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模。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各乡镇的业务配合,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我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项目规划方案篇8

新建区地处赣江之滨、鄱湖之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誉鄱湖的“鱼米之乡”,区域面积2193平方公里,整个地貌是“四水三山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新时代的大美新建,依托鄱阳湖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建设“文化大区、旅游强区”为目标,精心擦亮“五色”旅游品牌,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新建区坚持走文化旅游与生态相结合的都市休闲之路,明确了“旅游强区、旅游兴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依托雄厚的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建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区文化旅游大发展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新建区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是公认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资源大区。全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潜质的旅游景区1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南矶湿地),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景区1家、3a景区6家,2a景区1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3家。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闲、观鸟、摄影、科考的绝佳宝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号称南方“小长城”的溪霞怪石岭生态公园,有“鹭鸟王国”美誉的象山森林公园,拥有大漠雄浑和江南水乡细腻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等。

(二)区位优势明显

(三)政策扶持加大,旅游增长快速

近年来,新建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建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对推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予以扶持。20**年新建区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超过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预计20**年全区旅游综合接待总人数达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1、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但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向二、三产业积聚),城镇及大部分村落基础设施日趋完备,2017年人均gdp已达9753美元,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新建区旅游服务设施比较薄弱,客房、餐馆档次不高(全区拥有星级饭店仅1家,五星级饭店0家),娱乐项目单一,城区和主要城镇及景区缺少针对旅游者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酒店等,满足不了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

2、旅游管理体制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机制。一方面,我区既有区文广旅新局,又有区旅投公司,一些区直单位也参与文旅项目,各自为政、各打算盘,没有拧成一股绳,难以形成集合效应。区文广旅新局管行业,日常工作就是忙于落实全区所有的涉旅工作和应付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根本无暇顾及旅游行业发展大计;区旅投公司管全区的旅游项目投资,而且其项目运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行业的管理责任不用担,平常的工作动态和投资数据没有及时有效沟通。其他区直单位的如一些田园综合体和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请我局做做观察员,有甚者根本就不咨询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等要申报景区景点时才来找专业部门。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区地跨数个行政区域,虽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开发公司,但受职能限制,协调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属于市旅游公司(厚田沙漠),有些属于市文广局(小平小道),有些属于水务部门(梦山水库)。这种管理经营体制上的不顺,使得市场化经营程度深浅不一,造成各景区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竞相开发。这种做法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

3、旅游发展战略高大上,但有计划实施少,部分项目投资大,但是实际效益不如人意。近几年来,省、市相继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一核两重”产业发展布局中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江西风景独好,五彩新建来领跑”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虽然我区积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陆续投资改造或建设了一批旅游项目:如投资近5亿元对“小平小道”红色经典景区进行改扩建,投资1亿多元对汪山土库进行修复,投资6000多万元对南矶进行了提升改造,投资300万元编制了南矶湿地景区总体规划,以及投资4亿元的西山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等。但是,许多建成运营的景区景点,也往往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过长,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旅游发展模式单一,缺乏进一步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多依赖政府投资,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致使经营体制不活,难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激活旅游资源效益。各旅游景区受限于自身资金、渠道和建设能力的限制,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发掘潜力和创新产品的动力和意识。景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景区中普遍存在。比较典型的有汪山土库、梦山风景区等。

5、整体营销力度不够,系统性较差。好的产品只有通过积极营销才能占有市场。虽然我区积极通过旅游文化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会、旅游中介等渠道开展官方的推广营销,但是大部分景区并没有主动开展营销活动,未形成系统的营销模式。虽然我区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原来的1000万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但其中用于旅游宣传的资金仅有100万,这使得我区的营销力度严重不足。营销不系统、力度不够使得中远距离游客对新建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新建旅游业的发展。

6、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全区的旅游队伍素质来看,特别是专业管理、策划、营销和导游等人才极度缺乏,业务水平较低,旅游人才队伍亟待引进、培训和提高。

我们可以看到,新建区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和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当前旅游发展的形势,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摆在新建区全区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从孤立的景区景点跳出来,以线路为纽带,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服务产品,重点从规划、机制、品牌、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1、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大发展,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推动通往主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加强旅游食宿设施建设。针对高标准旅游饭店紧缺的状况,应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引进国际旅游连锁酒店品牌。针对自助游、度假休闲游的特点,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推进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旅游环境整治为主的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推进旅游购物街建设,集中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特色文艺节目,发展晚间娱乐项目。

2、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区旅投公司的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始终保持既分工、又协作的良好关系。加强区文广旅游局与其他区直单位的工作配合,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田园综合体、文化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上,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规划指导,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项目品质,积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模。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各乡镇的业务配合,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我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项目规划方案篇9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项目规划方案篇10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施工合同书

建设方: XXXXXX猪场以下简称甲方

施工方:XXX建筑队 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做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及改造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及有关规定,为落实甲、乙双方的责、权、利。并针对甲乙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特订立本合同。 工程项目

一、工程名称:XXXXXXX猪场

二、工程地址:XXXXXX

三、工程概况:

1、把原有不符合标准化的猪舍改造,面积大约为300平方米;

2、增建消毒池(房)及改造原有的不合格的消毒池(房),面积大约30平方米;

3、建粪便污水处理池150立方米,沼气池80立方米。 (结算时按实计算)

四、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五、承包范围和内容:

1、按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施工图纸,包括土建、水电、避雷、室内消防及排污系统。

2、办理建筑工程规定办理的`所有手续(地质勘测,图纸设计在内)。

六、承包造价:按XX万中标价包干。

施工准备

一、甲方

1、20**年XX月XX前负责做好建设物施工现场水源、电源(包括水表、配电板的安装)和运输道路的接通并维修,拆迁处理现场内的障碍物(包括架空或隐蔽),并提供有关隐蔽障碍物的资料。

2、合同签订后5天内提供完整的建筑施工图2份,施工技术资料3份。

3、甲方委派XXXX现场代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隐蔽工程、负责签证,核实工程量及进度报表以及负责甲方应该承担的有关事宜。

二、乙方

1、负责施工区域的临时道路、临时设施、水电管线的铺设、管理、使用和维修工程;

2、组织施工人员和材料、施工机械进场;

3、编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送甲方会签;

4、乙方委派范奕新现场代表,负责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施工,提供工程进度报表以及负责乙方应该承担的有关事宜。

工程期限

一、根据招标函的要求和投票书的承诺,工程总工期为XX天(日

历天)自20**年XX月XX日开工至20**年XX月XX日竣工验收(开工日期以开工报告为准)。

二、如遇特殊情况经甲方现场代表(或项目总负责人)签证后,工期相应顺延。

工程质量与安全施工

一、本工程竣工质量按投标书要求为:合格等级

二、乙方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说明文件和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施工。

一、乙方在施工中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凡用于工程(包括特殊情况下由甲方提供)的主要原材料、设备、构配件、半成品必须按有关标准和规定提供质量合格证,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对材料改变或代用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发正式书面通知和甲方派驻代表(或项目总负责人)签证后,方可用于工程;

2、隐蔽工程必须经甲方派驻代表(或项目总负责人)检查验收签章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甲方派驻代表(或项目总负责人)应在接到隐蔽工程检查通知单20小时之内进行检查;

3、乙方在施工中发生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告甲方派驻代表(或项目总负责人),一般质量事故的处理结果应送甲方(或监理单位),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应经甲方、建筑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经签证后实施;

4、工程竣工后,乙方按规定对工程实行保修,保修时间自通过验收之日算起。土建保修一年,水电保修半年,屋面保修五年。竣工验收后,乙方向甲方提供完整的竣工验收资料二套。

四、乙方应该按规定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甲方应予积极配合,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由乙方负责,其它责任事故由责任人负责。

施工与设计变更

一、乙方必须严格按甲方交付的设计图纸、说明文件施工,甲乙双方不得擅自修改。

二、甲方如需变更设计,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作出正式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乙方才予实施。

工程价款的支付和结算

一、本合同签订后七日内,甲方支付人民币X万元给乙方办理施工准备工作。

工程进度款支付:基础工程竣工前,乙方所进场的建筑材料费用凭验收单或发票,一律由甲方支付,基本工程验收一,甲方支付进度款XX万元。完成主体的建设后甲方支付建筑总价的60%主体完成后付足建筑总价80%,工程竣工验收后五天内付足建筑总价98%,其余2%作为质量保证金,待土建保修期满时一次付清。

三、乙方在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后二十天内,将竣工结算文件送交甲方审查,甲方在接到结算文件七天内审查完毕,如有争议,双方协商解决,解决不成可提请造价管理部门审定。

四、下列情况工程价款必须调整:

1、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其结算按实际定额费进行结算。

2、人力不可抗拒而发生的自然性灾害。

奖罚条件

一、工期

按合同工期完工者不奖不罚,延误竣工,每延误一天,由乙方按合同造价的0.5%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但累计奖为款总额不得超过建筑总价的3‰。

二、签订合同后,甲方因国家计划调整,引起不能继续施工履行合同时,应向乙方支付实际发生的费用,其它原因停缓建,除向乙方支付实际发生的费用外,还应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1%的违约金。

纠纷解决办法

任何一方违反合同规定,经协商不成,按以下方式解决:

一、向XXX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二、向人民法院起诉。

甲方: XXXXXX猪场

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项目规划方案篇11

为切实做好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级验收工作,根据《XX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文件的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成立验收组织,组建验收队伍

成立验收工作组组建项目验收组:由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担任组长,项目镇(街)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需邀请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项目所在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参加,其他人员在镇(街)政府相关单位和农业农村局财务审计科和农田建设管理内部抽调(条件允许可聘请3名专家参与验收)。各验收组应在标段验收前由组长、副组长负责建立。

二、验收流程

(一)自验:以标段为单位,单项工程工程完工后,项目施工单位组织自验;

(二)单项工程验收项目,单项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四方共同开展单项工程验收;

(三)农业农村局聘请的第三方开展项目工程决算审计和工程质量检测;

(四)县级项目初验:1。单项工程验收合格后,监理单位向县农开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

2。县农业农村局收到县级验收申请后,确定验收时间,组建项目初验组开展竣工验收。

三、验收方法

1、对单个建筑物进行普查;

对线性建筑(路、防渗渠)的外观进行普查,长度进行抽查,抽查率30%。

2、验收时,(1)听取承包人,设计、监理、检测单位对项目有关情况的"汇报;(2)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形象质量;(3)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在验收底稿中写明,由验收组成员、验收组长签字; (4)收完成后,验收组向县农业农村局提交验收报告,列出整改清单,县农业农村局确认验收结论;(5)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合格经监理单位确认后,发包方发放验收合格证书。

四、验收内容

项目初验为合同验收应对照《XX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中规定的项目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逐项核查,并检查单项工程验收指出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具体包括:

1、项目申请竣工验收要完成初步设计文件批复的全部建设内容;

2、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档案资料要收集并分类整理好;

3、各项建设内容达到项目设计的功能目标,且运行良好;

4、各单项工程已通过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参与的四方验收;

五是已完成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并提供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五、验收资料准备

(一)竣工工程定点定位图及规划图(二)竣工图、单项工程验收的工程验收表和项目下达计划、变更文件(三)施工单位竣工资料及监理单位资料(含施工日记、监理日记)

六、时间安排

每个标段暂定验收时间为一天。

七、后勤保障

车辆、防暑用品、工作餐。

项目规划方案篇12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完善学校教学理念、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的实施平台。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国家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主要是为了使课程能够照顾到学校和地方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我们首先从满足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设计我们的校本课程。

我们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艺术类课程感兴趣,有70%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参加了舞蹈、书法、绘画 、器乐等艺术类特长班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家长也特别重视对孩子艺术特长的开发,并能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孩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为将艺术教育融于各学科教学中,就不单纯地把艺术视为一种记忆,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利用艺术教育具有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的特点,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正符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前提条件。

而我校作为省、市艺术教育窗口校,曾多次在市、区举办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培养了一批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实力。

从学校的师资力量来看,我校有一名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一名省特级美术教师,其余10名音体美教师都各有专长,都是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并有60%的教师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有艺术特长。教师有能力承担“感受艺术魅力”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的界定

我校“感受艺术魅力”校本课程,是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艺术教育他、艺术特长学习和与艺术相关的研究学习于一体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有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共同开发。

三、课程的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让学生通过创造、表演、欣赏、交流等,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将艺术技能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尽情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以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其他方面学习的发展。

四、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

1、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

在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切都以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研究目标,开发内容和课程的实施措施,以求达成最终的培养目标。

2、全员参与的原则

教师和学生、家长与社会人士共同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

3、综合性原则

我们进行的“艺术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遵循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综合性要求,力求使课程能够体现于学科叫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

4、实践性的原则

要求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动手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艺术教育资源,抓住时机,整合资源,集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五、校本课程的结构和门类

本着“和谐发展,优长育人”这种教学理念,根据我校现有师资力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我校确立了“感受艺术魅力”的校本课程。以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托,围绕艺术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我们搭建了校本课程的结构框架,建立了我校校本课程的“三四四”模式—三个领域,四个主题,四种表现形式的呈现。

从课程形式上,我们分为:艺术特长学习板块、综合性艺术活动板块两大板块。艺术特长的学习板块坚持“享受艺术、展现美的个性”的理念,由“小星星合唱团”、“蓝月亮舞蹈队”、“红太阳器乐队”、“小梅花京剧组”、“七色光小小画社”、“快乐篮球”、“魅力羽毛球”、“小明星国际跳棋”等9门课程组成。吸收、选拔出在艺术学科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组建艺术特长小组。

我们坚持“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理念,将艺术特长发展与综合性艺术活动相结合,在不打破年级界限的前提下,其他学生完成综合性艺术活动版块的教学内容,利用周一下午两节课时间,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授课

综合性艺术活动板块是:一至六年级的必修课“走进艺术”。

项目规划方案篇13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海外旅游者31522人次,海外创汇万美元,旅游总收入亿元。

旅游企业规模扩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星级酒店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级酒店共有床位数3000余支,平均客房出租率为。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国际旅行社,包括2家组团社,32家国内社。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我市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第一,市政府从起至,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的贷款贴息补助。至,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旅游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约亿元。第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至今为止,为28个景区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这12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带动了如银行贷款、自筹等其它投融资方式对旅游景区的投入。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五)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32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725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5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发挥其自身蕴涵的价值,彰显人文景观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推荐访问:规划 方案 项目 项目规划方案怎么写 文旅项目规划方案 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方案 景区项目规划方案 养老项目规划方案 武汉中央云城项目规划方案 建设工程项目规划方案 林场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武汉惠景九龙湾项目规划方案 项目规划方案模板